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
三大動力續寫“中國故事”新傳奇
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深度調整,新興經濟體發展遭遇新挑戰,中國經濟依然存在下行壓力,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經濟形勢更加錯綜複雜。
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,傳遞出的新信息引起各界的高度關註。
據新華社
當下正值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陸續發佈之時,各方面都很關註,一些人擔憂中國經濟前景,市場對宏觀政策走向也出現了猜測。
“中國經濟開局平穩,總體良好。”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。他強調,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,是中國當前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,也是中長期政策取向。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.5%左右,既然是左右,就表明有一個上下幅度,無論經濟增速比7.5%高一點,或低一點,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,不出現較大波動,都屬於在合理區間。
總理原音
中國經濟開局平穩,總體良好
專家解讀
“演講給市場發出明確、積極的信號,那就是目前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,不必過於看重增速的小幅波動。只要就業保持穩定,主要精力應當放在調結構、促改革上。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。
當前,中國城鎮就業持續增加,居民收入、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平穩增長,物價總水平保持總體穩定,全社會用電量增幅開始有所回升。種種跡象表明,中國經濟運行仍然比較平穩。
“要關註下行壓力,但不要過於放大下行壓力;不應單純看速度,更應看質量特別是就業。”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,沒有必要拘泥於一季度經濟增速一定要在某個數值以上。
當前,外界對是否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有較多猜測。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,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,而是更加註重中長期發展,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
總理原音
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
專家解讀
“這說明宏觀決策更著眼長遠,更順勢而為,不會脫離實際去保某個速度。但也會主動作為,根據形勢的變化積極預調微調,做好政策儲備。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,這是去年以來宏觀管理方式創新的進一步深化,把這個講清楚有助於市場正確理解當前經濟形勢,穩定預期。
與短期增速起伏相比,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的中國經濟,中長期發展的動力何在,是有識之士更加關心的問題。
“中國經濟穩增長是有基礎的,今後一個時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良好條件,而且具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。”李克強總理表示,我們將多方施策,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:向改革要動力,向調結構要動力,向改善民生要動力。
李克強總理強調,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,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。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,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,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,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,形成有益經驗,並複製與推廣到其他地區。
總理原音
向改革要動力,向調結構要動力,向改善民生要動力
專家解讀
“演講不僅通過對增速目標和合理區間的詳細闡述,解答了各方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和疑慮;更是通過對未來發展‘三大動力’的梳理和提煉,有力地回擊了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。”張立群說。
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,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,要加快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,把改革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動力源泉。
“最根本的是通過改革,達到讓市場在配置資源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局面,這對於未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”蔡進指出。
在調結構方面,王軍認為,無論是城鄉和區域差距,還是三次產業結構和新興產業佈局,都蘊含著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。例如演講中提到的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,從破解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問題入手,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,都將給未來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、居民消費提供強大動力。
在改善民生方面,專家們普遍認為,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,而且改善民生可以有效打消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,直接拉動居民消費,有助於構建由消費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新格局。
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,中國的發展與亞洲息息相關。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、最有潛力的地區之一,亞洲經濟的走向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未來。本屆年會正是以“亞洲的新未來: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”為主題。
“新形勢下,亞洲保持發展勢頭需要源頭活水,最重要的是發掘新的動力。”李克強總理提出,第一,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,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;第二,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,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;第三,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,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。
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提出,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”(RCEP)是亞洲地區參與成員最多、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,是對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。中方願與各方一道,積極推動談判進程。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夠達成協議。
總理原音
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,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,
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
專家解讀
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,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慢,但體量還是很大、增速還是較快的,能給亞洲國家發展創造機會、帶來好處;另一方面,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亞洲國家的市場和資源等等。雙方是相互依賴、可以共贏的。
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,雖然亞洲許多新興經濟體發展遇到一些困難,但亞洲有令世界羡慕的製造業基礎,百姓勤勞節儉擁有龐大的儲蓄。發展不平衡反而令亞洲形成利益、命運、責任共同體的基礎更扎實。在發展上先行一步的國家可以給後來的國家提供出口市場,而後來國家又可以給先行國家提供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,有利於形成差異化、多元化、互補的發展模式。
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指出,現在亞洲的區域合作主要為東盟與其他單個國家(地區)的“10+1”模式,RCEP將變成“10+6”的統一大市場,對亞洲的貿易投資自由化、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起到積極作用。“通過推動RCEP的建成,可以有效提高亞洲區域內貿易的比例,減緩全球經濟周期震蕩的劇烈影響,提升亞洲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,同時也為亞洲經濟體提供新的發展動力。”李向陽認為。
(原標題:三大動力續寫“中國故事”新傳奇)
- May 20 Tue 2014 01:09
三大動力續寫“中國故事”新傳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